张武:擦亮“设计河南”的名片,实现设计成就中原
如何擦亮“设计河南”的名片?河南籍著名设计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主创设计师张武认为,“设计河南”的未来,要从官、产、研、学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同时,要打破传统意义的设计观念,形成特有的“设计社会化”主体符号以及设计文化,实现设计成就中原。
设计,不单单是造型设计
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到博物馆与城市规划设计,再到对“设计系统的开发管理”深入研究,从事设计行业近40年的张武,不断拓宽自己的设计边界,始终保持着对设计观念的革新,提升自身的设计“格局”。
张武介绍,谈起设计,不少人只是想到造型设计,但这只是狭义的设计观念。“19年前,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人们看到的logo造型,仅是一个集中符号的体现,背后的设计规划,才是核心。”
为了契合奥组委的要求,张武去过多座奥运会举办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多家设计公司,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当时参与投标的90%都是国内公司,没有一家资料比张武多。与这些公司相比,张武真正了解奥组委的需求。
如何体现中国5000年的文化?印章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具有中国里程碑的艺术精华,所以选择了印章;logo背后要说什么故事?“京”字变成人,龙融合在中国印里面,形成一个奔向胜利的英雄,拥抱世界……这个设计系统融入奥运会的各个层面。
正因为此,张武团队设计的“中国印”在23个国家共计1985个投标作品中脱颖而出。“中国印”也成为历届奥运会会徽里较为成功的形象。
“logo造型,仅是平面设计范畴,如今所提的‘设计’,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造型设计。”近年来,张武从平面造型、工业产品研究,到博物馆建筑空间、城市整体规划,再到深入研究“设计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设计边界。
设计落地于任何角落,“设计河南”才不会“空”
“设计河南”该如何面向未来,张武给出了他的思考。
“设计河南”的核心是设计驱动,如何驱动?“官、产、研、学”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设计产业从低向高行进的过程中,各个层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认为是顶层设计,“产业”便是其抓手。
在设计产业方面,要改变以往“做快活儿,挣快钱”的生产方式,注重设计建设,加强设计能力,建立设计品牌的价值等。“尤其是现代设计、工业设计,离不开产业与商业环境支撑。需要设计的产业多了,设计行业的话语权自然就重了。”
张武还强调,要加强设计研究,摒弃以往的“拿来主义”,形成政府推动,人才培育,研发机构、专业协会甚至企业、个体都谈论设计创新的氛围。
同时,张武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河南要造就“设计社会化”文化。
按他的话说,设计是事与物秩序化的过程,独创是本质,是创新结果导向。当今的设计蕴含在各个领域内,融入当下每一个“设计生产要素”中,是一个“产业流”,看似很宏观,实则具体。
在造型领域、商业领域、企业体领域、社会文化价值领域,全民都来谈设计,将官说官的、产说产的、教育说教育的协同起来……这样,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设计师”,在不同层面促进设计,设计落地于任何角落,“设计河南”才不会“空”。
中原文化是河南设计产业的巨大优势
张武19岁离开河南,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求学。毕业后他开办公司,还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河南大学的兼职教授。虽然早已定居北京,但近些年,他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会生活、工作在河南,用他40年积累的设计经验,“反哺”河南的设计产业。
作为开封博物馆新馆的公共空间及展陈总设计师,他设计打造了突出北宋文化特质的展馆,整个建筑不仅遵循开封城市建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原则,还原宋代开封城三重城格局的建筑特征,并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宋代符号有机地融入在博物馆中,广受好评。
70周年国庆,他设计了亮眼的“出彩中原”河南彩车,让全国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中原特色”。
同时,他还积极为河南的产业赋能。作为大信家居的首席设计官,在他的不断游说下,大信走出了一条“设计为一切,设计是生存之本”的发展之路,让大信全屋定制成为定制行业唯一囊括德国红点奖、红星奖、金勾奖、TIA设计奖等四大国际设计大奖的定制品牌。
中原文化对张武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就了他的设计灵感源泉。
张武很看好河南未来的设计产业前景,他认为,设计赋能产业,河南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漫长历史形成的中原文化是现造不出来的,如果立足于河南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科技技术,用设计手段使社会及全民生活要素与现代的国际国内的“新”文化有机融合,在未来的设计领域,河南将有无限潜能。
关键词: 河南,名片,张武,中原
相关阅读
- 12-24
- 12-2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