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西奥多处理菲律宾事件与解决宾夕法尼亚罢工
菲律宾人民不是乖巧的小猫,当他们满怀愤怒地攻击驻地美军时,就应该想到会面临什么。西奥多想让菲律宾局势早些稳定下来,对美军的镇压方式也就放任了。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这里面当然也有政敌推波助澜的原因。
参议院菲律宾委员会主席洛奇得到消息后,要求陆军部长卢特作出相关解释。卢特否认了美军在菲律宾战争中存在暴行。他将那些虐杀菲律宾平民的事件归罪于个人,认为参与的人已经得到了军事法庭的严厉审判。洛奇知道,卢特的解释并不客观,因为关于军人政权野蛮对待殖民地人民的事情早有先例,并不是由美国人开创的先河。
当天下午,当白宫记者采访时,西奥多用非常不客气的语言指责了迈尔斯的行为,将他定位为阴谋家,认为他已经没有资格胜任陆军总司令职位。可是记者们对总统与迈尔斯的私人恩怨没兴趣,他们关注的是菲律宾事件的真实情况。西奥多却总是转移话题,试图误导记者们将目光重点放在迈尔斯玷污联邦政府名誉背后的险恶用心上。记者们离开后,西奥多显得有些疲惫。他知道,要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引起美国民众的愤慨,说不定就会彻底断送他的政治前途。
接下来的几天中,记者们守候在迈尔斯可能出现的每个场所,希望能够遇到他、从他嘴里得到什么内幕消息。迈尔斯得意扬扬,作为陆军司令,他有权力翻阅国防部的机密材料,他已经看到了那份关于美军在菲律宾施行暴行的报告。正是因为有这份证据,他才能够这样有恃无恐地叫阵总统。但是,他也知道如果将整个事件归罪于刚刚继任半年的西奥多总统是不客观的。如果事态发展失去控制,那名誉受到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这届政府,还包括执政多年的共和党。
迈尔斯不畏惧挑战总统,可是却没有信心与所有的共和党人为敌,没有信心与所有的美国军人为故。要是他那样做了的话,即便得到民主党支持,也不会有机会赢得1904年大选。迈尔斯明白这点,所以尽量地显示出自己透露菲律宾事情的初衷是不得已的,这是他与总统私人矛盾恶化的结果。迈尔斯虽然没有向报界公布菲律宾事件的调查报告,却向国会里的民主党党魁们透漏了有这样一份秘密报告。国会里要求公布报告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共和党党魁们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西奥多对迈尔斯已经非常厌倦,可是为了即将举行的《陆军提案》听证会,只好暂时忍了下来。
1902年3月28日,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就是否通过《陆军提案》举行了听证会。提案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确定美国军事组织的领导关系,将由陆军部长领导、陆军总司令指挥的这种横向形式转为陆军部长领导、陆军总司令执行的垂直形式。西奥多是赞成这个法案的,作为美西战争的参与者,他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认识到美军内部管理混乱对军队战斗力产生的不良影响。军事委员会主席是一个退役多年的陆军少将,因此他更倾向于维护陆军总司令的权力。在他的支持下,多数委员在表决时投了反对票,《陆军提案》被无限期搁置。
1902年4月11日,在民主党议员的压力下,菲律宾委员会向国会发表了关于菲律宾事件的调查报告,舆论哗然。公众没有想到在民主政治已经实施10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着这种蔑视人权、无视法律的暴行。各种反战组织举行游行示威,要求联邦政府彻查此事。关于菲律宾驻地美军的最高军事长官史密斯将军的负面报道开始出现在报刊上。在代表民主党势力的媒体报道中,史密斯将军的形象被恶意丑化。这位在3年前还因在美西战争中取得功绩而获得荣誉勋章的陆军老将,如今已经被渲染成为一个杀人成性的战争狂魔。
1902年4月15日,西奥多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召开菲律宾问题的听证会。他开始明确立场,在权限范围内支持军方工作,可是也不姑息军方任何非法的、不人道的行为。他要求军事法庭对史密斯将军进行审判,表明联邦政府在此之前是不知道真相的。
在各种证据面前,史密斯将军承认了下令杀害菲律宾少年的事实。不过,他也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菲律宾局势混乱,那些民族主义者非常接近美军,就连10来岁的孩子也会向驻地美军开枪。不管有多少理由,史德第将军的杀人做法还是震惊了美国社会,就连共和党人也不愿意再为他辩护。舆论开始同情菲律宾人民,公众需要发泄他们对此事件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谴责陆军部长卢特,认为他失去良知才会试图掩盖真相。受到围攻的卢特期待能够得到总统的援手,可是西奥多却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这让他非常失望。他扣下了菲律宾总督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关于美军遭到当地居民攻击的报告,作为对总统的报复。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共和党人,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豪门家庭,毕业于著名的耶鲁大学。1887年任俄亥俄州高级法院法官,1890年到1892年任司法部副部长,1901年任菲律宾总督。他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同情那些菲律宾人,改进经济制度,建造道路与学校,让他们参与政府管理;一方面,他又防备这些菲律宾人,认为他们中存在着许多厚颜无耻的骗子。
塔夫脱的报告虽然不能够帮助联邦政府彻底摆脱菲律宾事件带来的困扰,可是这位受到人民尊敬的政治家的话还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卢特暂时没有时间来关注菲律宾事件了,他在4月中旬前往古巴,负责进行古巴独立前的最后谈判。
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军对古巴实行了军事占领,引起了古巴人民的强烈不满。为了平息古巴人民的反美情绪,美国答应在条件成熟时撤军,允许古巴独立。美国政府虽然表面上妥协,可是实际上并不愿意放弃在古巴的既得利益。1901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普拉特修正案》。修正案总共有8条,主要内容是美国有权对古巴实行军事干涉,并要求古巴让出部分领土给美国建立军事基地和开采煤矿等。在美国军事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古巴制宪会议接受了这个修正案,并以附录的形式将它载入古巴宪法。
1902年5月2日,卢特安排好古巴事务后回到华盛顿。西奥多总统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他,此时国内媒体对卢特的攻击已经进入疯狂状态。不管以意义上考虑,还是从政府的立场考虑,西奥多都没有想把卢特当成平事津英风波的替罪羊的想法。他委托菲律宾委员会主席洛奇在参议院为卢特辩护。
洛奇在参议院会议上宣读了菲律宾总督塔夫脱的报告,列举菲律宾人对美军的暴行,将美军从施暴者的阴影中拉了出来,将他们定位为无奈的自卫者。在报告结束后,他向大家质问道:“难道就让我们的士兵束手就摘吗?”洛奇没有直接提到卢特,可是他却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为了让美国人不再质疑海外殖民地的民主进程,洛奇根据菲律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菲律宾文官政府提案》。该提案主要内容是,用文官政府来替代菲律宾此时的军方政府,在菲律宾推行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权利。塔夫脱报告公布后,舆论又开始倒向政府,可是为了寻求事情真相,他们希望政府不要中断对史密斯将军的调查。如他们所愿,几个月后军事法庭对史密斯将军进行了合理的判决。西奥多为了维护联邦政府的荣誉,作出了罢免史密斯职务的决定。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1902年5月12日,参议院就是否通过《菲律宾文官政府提案》进行表决。民主党反对派呼吁宣布让菲律宾彻底独立,共和党人却非常支持该议案。在这场小交锋中,共和党凭借席位数量上的优势取得了胜利。菲律宾风波逐渐平息,公众开始关注起古巴独立的事情来。
1902年5月20日,古巴首都哈瓦那,美军代表、古巴总督伍德向古巴总统递交了转移权力的文件,古巴正式宣告独立。驻巴美军结束了长达4年的军事占领,撤回美国本土。
同样是海外殖民地,西奥多对古巴与菲律宾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愿意让美国扮演援助者,帮助古巴独立;也愿意让美国尝试充当侵略者,殖民占领菲律宾。在继任之前,他就一直关心着古巴的独立进程。想起1898年的那场战争,西奥多是非常自豪的。带领他的骑兵团,与古巴人民一起战斗,那是西奥多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日子。为了庆祝古巴独立,西奥多致电莽骑兵团的伙伴们,与他们共同缅怀那段永生难忘的岁月。古巴宣告独立,为美国政府披上了民主的外衣,没有谁再去追究到底是菲律宾人伤害了美军,还是美军伤害了菲律宾人。不过西奥多却没有的间松口气,因为国外问题还没有处理好,紧接着如何解决美国国内的各称矛盾就已经摆到了总统日程上来。
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进入了发展迅猛的工业化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社会转型。1886年贝斯姆炼钢法的发明,使美国钢产量首次超过了英国,而两年后马丁炉的出现更巩固了这种优势。从此,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工业强国。这20年被马克·吐温称之为“镀金时代”,此时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垄断型大财团开始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引发的各种典型矛盾也都开始凸显。贫富悬殊日益加大,资本家过着奢靡的生活,工人们却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劳碌不堪,还要时刻忍受失业危机。女工与童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很多城市家庭挣扎在生死线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的城市贫民窟,成为各种罪恶的滋生地。
进入20世纪,虽然各种工会组织相继成立,可是由于资本家态度蛮横,劳资关系丝毫没有得到缓解。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在残酷的公司管理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人道主义。工人的处境还不如过去种植园里的奴隶。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只要拥有矿山、工厂,能够为工人们提供房屋和教堂,能够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学校,那就能够拥有工人的肉体与灵魂。”
处境艰难的工人们为了争取基本权利,纷纷加入了相应的工会,使得自己有能力反抗资方的压迫。这些工会为了争取工人们的合法权利,组织各种活动对抗资方。资方为了不陷入被动,也成立全国性或地域性组织,共同对抗工会。劳资关系的矛盾,不再是单纯的雇工与雇主的矛盾,而成为带有阶级色彩的组织与组织间的矛盾。宾夕法尼亚煤矿工人大罢工,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发生的。1002年5月,在美国煤炭工人协会的领导下,宾夕法尼亚东部无烟煤对区的工人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罢工。截止到最后,罢工人数达到15万人,另外由于他们的罢工,有将近5万名运输工人失业。当时的煤矿工人生存处境非常艰难,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工作,经常发生伤亡事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0小时,工资却低得可怜。
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工人们相继加入工会,希望能够与矿主进行交涉,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可是矿主们拒绝承认工会,根本就不屑与工人们沟通。工人们忍无可忍,只好选择罢工,希望能够和矿主谈判。矿主们态度非常蛮横,根本就不考虑罢工者的要求,他们雇佣新的工人继续生产,结果导致流血冲突,伤亡人数超过60人。为了避免冲突升级,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威廉·斯通派遣2000名民兵在矿区维持秩序。虽然州政府出面调解,但劳资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使得罢工进入胶着状态。
宾夕法尼亚矿区是美国最大的生活用煤产地之一,东部城乡取暖所用的煤炭大部分都来自这里。煤矿工人罢工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公众不得不关注罢工的进程,希望他们早点解决矛盾,让大家能够顺利地买到无烟煤。
西奥多对于改善工人生存条件、缓和劳资关系始终给予关注。在其任期内发布的第一次总统咨文中,他就提出应对企业行为进行管理与约束、制定新的法律来改善美国工人的生存状况。对于工会运动的发展,西奥多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在不威胁社会权利的情况下,工人们可以像企业那样联合起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但是,他不同意放任工会自由发展,认为应该用法律进行约束。就如同不能够放任托拉斯的膨胀一样,政府应该在适当情况下对工会进行干预。
从煤矿工人大罢工开始,西奥多就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情况。他认为矿工的要求并不过分,应该给予满足,所以非常乐观地认为罢工会很快就会结束。没想到矿主们拒绝任何形式的干预与调解,丝毫没有打算接受工人们要求的意思。他们显得非常冷血,只是要求政府用武力镇压罢工者。
1902年7月30日,发生了谢南多阿(Shenandoah)暴动事件,这表示罢工运动的和平阶段结束。此时,罢工运动虽然已经进行了将近3个月,可矿工们仍没有放弃希望,还是等待事情能够有良好发展。矿主们非常傲慢,他们拒绝与工会代表见面,根本就没有任何和谈意向。矿工们的情绪变得焦躁不安,矿区的气氛也紧张起来。矿主们根本就不理会,仍派出工作人员出入各个矿区。为了防止意外,当地的警察局长不得不派人保护他们。
7月30日傍晚,罢工工人与矿主雇佣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谢南多阿镇上的警察们赶到冲突发生地,由于矿工人数有好几千人,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在混乱中,有的警察开始向人群射击,引起了双方的激烈枪战。最后,警察们还是因寡不敌众,乘车逃离包围圈。警察局长向州长威廉·斯通发电报求援,州长却没有出兵镇压的意思。
7月31日,西奥多收到了宾夕法尼亚州长威廉·斯通发来的谢南多暴动事件调查报告。根据报告上的统计,这次流血冲突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威廉·斯通认为谢南多阿的情况仍是和平的,州警卫队能够处理好这次事件,不需要联邦军队的干涉。西奥多质疑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因为已经有报纸刊登了这次暴力事件的图片。图片内容是两具尸体,分别是被子弹贯穿头部的警察和被机车碾压成两半的罢工者。
1902年8月1日,谢南多阿暴动成为全国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民众对煤炭工人的同情开始减弱,开始谴责劳资双方,认为他们应该冷静下来,尽快解决问题。
西奥多知道,这个时候若是政府出面制约矿工们,那可能会引起大规模暴力冲突。似乎只有一个办法解决问题了,那就是政府出面制约矿主,使双方能够达成和谈。可是又没有任何政府干预劳资纠纷的先例可循,西奥多只好与司法部长诺克斯商讨能否运用反托拉斯法对矿主们提出起诉。在经过认真研究后,诺克斯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进入9月后,随着密西西比河以东各州的煤炭供应量不断减少,煤炭市场出现紧缺,形势变得日益严峻起来。联邦政府开始重视起此事。如果在冬天到来之前仍不能解决煤炭供应问题,那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此时,不管是政界还是企业界,都希望宾夕法尼亚煤矿工人大罢工尽快结束。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汉纳和金融大王摩根开始插手此事。他们与矿工协会主席约翰·米切尔商谈后,提到了解决罢工的方案。虽然他们希望尽快促成劳资双方和谈,可是矿主们对提案根本就不屑一顾。9月29日,西奥多召开内阁会议,商量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煤荒危机。他知道,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罢工双方自动和解了。当天下午,摩根得到消息,总统将在近期出面干预宾夕法尼亚煤矿工人大罢工。
结语
1902年10月1日,西奥多向煤矿工人罢工双方正式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两日后派代表到白宫参加协商会议,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达成协议。后续结果如何呢?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述。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排名 宾夕法尼亚商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排名 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宾夕法尼亚大学排名 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费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